“心安而不惧”,真传于《黄帝内经》。安者,居有定所也;心安,心有所主,宁静平和。心能安则自在逍遥,不受外界之烦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想得明白了,人的一生也不过就是求个心安而已。 ――题记。
  心安者,德也。这是人生的哲学,是生活的姿态,是灵魂的完美。这 是《老子・圣人无心》之“恒无心”,顺应大道而无我;是《老子・知足知止》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 ,方可保全; 是《大学》里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安,方可知止,知止方可坦然,坦然方可无偏差。就像《管子・心术》所云:“圣人裁物,不为物使。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理国家在于人的内心,人之安定同样也在于内心。
  心安者,在正其心。儒家“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虿坏闷湔挥兴志澹虿坏闷湔挥兴美郑虿坏闷湔挥兴腔迹虿坏闷湔P牟辉谘桑佣患晃牛扯恢湮丁4宋叫奚恚谡湫摹!闭湫模蛐淖悦鳎蛄巳挥谕蚴峦蛭铩
  心安者,任其自然。正像白居易《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及《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光阴荏苒,岁月沉浮,任沧海桑田风云起,高尚人格悠然在,心安处便是家园。苏轼的《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亦充分表达了歌姬宇文柔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唯心是好的高尚情怀。这乐在自然的意境,亦出现在《西游记・第九回》的诗词里。渔翁张稍独爱水秀,诗词如下:
  《蝶恋花》词曰: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又有《天仙子》一首: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诗曰:
  “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
  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
  樵夫李定独爱山青,同样诗词如下:
  也有个《蝶恋花》词曰: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亦有《天仙子》一首: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也有诗曰: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
  张稍又有道是:“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渔樵之乐,在于他们百事随心、合于自然,若心不安分,恐怕就要时时处在危险之中了。
  唐・高适《封丘作》诗曰:“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宋・侯蕃《渔樵》一首:
  “渔樵结伴住山溪,蓑笠生涯路不迷。
  洞口桃花春水满,峰头槲叶夕阳低。
  故人莫遣寻严濑,太守何须说会稽。”
  可见这番情趣之潇洒,心态之和谐,足另心迷之人咋舌耳。
  这时又不能不想起《三国演义・临江仙》那精彩而睿智的一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之道风禅意,更体现了心安之高雅,人生之本真。
  这正是:
  远望尘土起云烟,
  鏖战不休写残卷;
  近闻俗风难愈下,
  心安自是光景香。
  ( 伍味子 2014年2月19日于吉林・蛟河・城市家园)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